首頁 文聯概況 市屬協會 文聯黨建 聚焦文聯 文藝精品 品牌活動 文藝名家 云端賞藝 文藝志愿 交流合作 基層文聯 文藝資源

時政資訊

NEWS

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構建新時代文藝話語體系

來源:中國藝術報 時間:2023/2/2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歷屆黨代會報告首次單獨一小節論述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高度重視。面對新時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自強以及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的新形勢,應在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揚棄,開展必要的創新變革,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推陳出新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多元創新中有效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文藝作為文化的載體,作為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形式,對提升中華文化傳播效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時代文藝的發展,首先要有自己的話語體系。世界局勢正在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散點化,必將導致并且強化文化多元化。不同文化各呈異彩,保持豐富性與多樣性,中國文化、中國文藝理應在其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以展示自己的形象并且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因此,建立中國文藝的新時代話語體系,是時代的需要、民族復興的必要,是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任務,這有利于在與世界優秀文化藝術的融會貫通中彰顯中華文明特色,在中華文化精神的熏陶中持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從而不斷帶動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繼承傳統中華文藝思想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對文藝規律的探究、對思想理論的總結、對創作方法的實踐,不同認知者的認知渠道、認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對認知對象的描述和呈現更是千姿百態。中華文化植根于民族傳統,中國文學藝術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話語方式、話語體系,與世界各民族的話語體系共存共榮。新時代文藝話語體系,應當尊重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并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早在20世紀初,著名學者王國維就說過:“余謂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講今日之學,未有西學不興而中學能興者;亦未有中學不興而西學能興者。”王國維的態度,是典型的中國人的態度,體現著中國文藝傳統的特征:審美上追求中和之美,哲學上追求“和”,政治上追求“世界大同”。這應當是中華民族在四大文明古國中碩果獨存、長盛不衰的核心要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于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哲學觀、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倫理觀、美與善相統一的審美觀、以抒情言志為核心的文藝觀,是和諧的統一體;它正在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正在突破時間的局限,完成蛻變。百余年來,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范疇和命題,比如言與意、形與神、虛與實、情與理等,正在逐漸融入現代文藝的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逐步匯聚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內在精神,也逐漸形成了體現民族意志的、具有中華特色的現實主義傳統。

東西方文藝作品中所反映的人類共同的基本問題,雖有地域、膚色、人種的區別,但中外之間、古今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與一致性,中外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和影響,古今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和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的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可以獨樹一幟,進而影響全人類。

中華文明流傳至今仍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當代仍能展現出較強的精神活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即對文明內涵的傳承、對精神價值的重視。因此,構建新時代文藝話語體系,首先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其中的精神脈絡和哲學體系,夯實文化根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注重從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挖掘文藝創作的靈感,在中華文化中自古有之。中國古代文藝作品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傳統。現實主義文藝的主角是人民大眾。例如中國古典文學經典《詩經》,形象生動且質樸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豐富的情感世界。在描寫勞動生產的詩歌《豳風·七月》以及描寫丈夫遠征打仗妻子相思的詩歌《無衣》《君子于役》等作品中,創作者關注現實生活,抒發現實生活所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美學原則,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品聚焦勞動人民及其生產生活并進行藝術的提煉,創造出一個個生動豐滿、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對普通勞動人民飽含著深厚感情且充滿生活情趣的人物形象,對中國古代直至現當代文藝作品創作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這些中華文化精神被曹禺、老舍等一大批偉大的藝術家在作品中傳承下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心靈歷程,塑造了中華文化的潛意識,構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文藝創作者要做到在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國古代文藝作品始終是“寫意”與“寫實”相結合,游走在“虛實”之間。“象”“辯”“思”“情”,虛中覓實,非常形象地概括了中國古代文藝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其所表現出的中國精神也賡續至今。杜甫的《兵車行》、李煜的《虞美人》等古代文學藝術家創作的膾炙人口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大多是因為其在經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歷練、積淀之后創作而成的,藝術家對生活對人生有感而發、真情流露,才能夠情感飽滿,字字珠璣,引發人的共情和共鳴,從而創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經典和藝術高峰。我們要繼承并堅持現實主義的文藝傳統,守正創新,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從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中國古代文藝作品中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自《詩經》以來被不同的藝術形式所繼承和發揚。展示時代風貌,就是要在再現現實的基礎上,不斷開掘現實的底蘊,發揚現實主義的能動性和想象力,拓展現實主義的延展性,給現實主義插上時代的翅膀。古老的中華文藝思想,始終在用文藝作品揭示著現實深層的精氣神,在世界的東方放射著自身的光芒。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從政治、哲學、軍事、科學(生命科學、醫藥科學)、經濟、技術各方面探討人類社會和宇宙的種種奧秘,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中華文明的早期智慧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感知方式獨樹一幟,絕不是任何其他文化、其他文明所能替代的。可以說,中華文明的根扎得很深,中華文明的土壤非常肥沃,其能量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中華文明發展的路徑很正,所以它可以在各個文明古國相繼湮滅之后依然保持延續。

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歷史表明,如果沒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將很容易為五花八門的外來話語所裹挾,站不穩腳跟,失去重心。要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則必須從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本出發,同時立足現實、結合當前實際,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這樣,我們的話語體系才能具有現實性、前瞻性,并且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在全部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的基礎上,而不單是建立在文藝作品的基礎上,因此它既能總結已有文藝作品的經驗教訓,理出規律和技法,同時又能指導創作,在吸收外來營養的同時,保持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本質特征。近代以來,中國文藝的話語體系在現代化進程中,走了一些彎路,比如科學主義的影響、全盤西化的影響。科學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問題都能通過科學的發展來解決,人類的一切愿望都能通過科學來實現,科學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包括文藝,于是一段時間內對文藝領域中理智不能完全掌握的部分也強作解人,進行機械化的褒貶。而百年以前,科學技術恰恰是西方國家的強項、中國的弱項,于是在當時出現了全盤西化的傾向。魯迅在上世紀20年代曾經沉痛發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個沒有自信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誠然,這一切源于對中國文化傳統理解不透徹,繼承傳統的態度不堅決。所以,要在風云變幻的當代世界站穩腳跟,一方面要保持定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中國人自己的話語體系。要建立這個話語體系,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推動新時代戲劇藝術發展

戲劇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文藝事業發展水平鮮明的體現。推動新時代戲劇藝術發展,是構建新時代文藝話語體系的重要抓手。中國的戲劇人一直在探索民族化的成長道路。話劇自百年前舶入中國,已然受到戲曲、曲藝等中國傳統演劇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傳承、融合創新,已是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升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文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藝術形式。

新的時代孕育著新的文明,也伴隨著新的使命,中國戲劇藝術應主動承擔起弘揚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民族精神的職責,在創新傳承中體現應有的擔當,在尊重傳統戲劇藝術特有的精神文化內涵及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加快我們自己的演劇體系的探索與構建,同時吸收、借鑒西方戲劇藝術精華,在傳承中革故鼎新,以此來豐富戲劇藝術的內涵及表現形式,在創新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在體現中華文明多樣性特征的基礎上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蘊涵的文藝理論、文藝思想,早已給當代和未來的中國文藝話語體系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石。黨和國家以及前輩文藝工作者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探索,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所需遵循的規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解決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等現實問題的具體實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進入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維度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高度思考中國文化思想話語體系如何更好地構建問題。我們應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繼承中國文藝現實主義的傳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警惕文藝西化思潮,構建新時代文藝話語體系,在現實中國和未來世界中,保持社會主義文藝的旺盛生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郝戎

(聲明: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

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官網: https://www/sz-art/cn

郵箱: swlcyb@shenzhen/com/cn

文聯logo.jpg

市文聯所屬各協會

各區文聯

掛靠社會組織

其他友情鏈接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高清韩国一区二区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深圳文学艺术网